![]() 交聯組合物、交聯組合物之製造方法、成形體
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一種交聯組合物,其係藉由使以下組合物交聯而獲得,上述組合物含有:1~99質量份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其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且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1 Hz)而獲得之tanδ波峰溫度於75℃~125℃以下之間具有1個以上,於-70℃~-25℃之間具有1個以上;及99~1質量份之(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並且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量100質量份,含有10~100質量份之(III)烯烴系樹脂、及0.01~50質量份之(IV)交聯劑。 公开号:TW201323529A 申请号:TW101133882 申请日:2012-09-14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Daisuke Shimizu;Yoshifumi Araki;Katsumi Suzuki 申请人: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IPC主号:C08L9-00
专利说明:
交聯組合物、交聯組合物之製造方法、成形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交聯組合物、交聯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及成形體。 先前以來,於熱塑性彈性體中,作為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共軛二烯化合物之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或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等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由於富有柔軟性,且於常溫下具有良好之橡膠彈性或加工性,故含有該等之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被廣泛用作硫化橡膠之代替品。 又,上述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中之使用將嵌段共聚物之雙鍵部分氫化的氫化嵌段共聚物之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由於可實現耐熱老化性(熱穩定性)、及耐候性之提昇,故進一步被廣泛用作硫化橡膠之代替品。 然而,該等使用氫化嵌段共聚物之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有以下問題:關於橡膠特性例如耐油性、加熱加壓變形率(壓縮永久變形)或高溫時之橡膠彈性,仍有需改良之餘地。 因此,作為改良上述特性者,提出有使上述嵌段共聚物之氫化衍生物交聯而獲得之交聯組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5)。 又,亦已知有大量的使烯烴樹脂及烯烴共聚物橡膠進行動態交聯而獲得之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 例如揭示有:使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乙烯共聚物樹脂與鹵化丁基橡膠等橡膠類進行動態交聯而獲得之彈性體組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6);含有於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乙烯共聚物樹脂之存在下經動態硫化之EPDM(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乙烯-丙烯-二烯)橡膠的彈性體組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7);含有於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之存在下經動態硫化之鹵化丁基橡膠等的彈性體組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8);含有對EPDM等α-單烯烴共聚物橡膠與結晶性聚丙烯等之混合物進行硫化處理而獲得之熱塑性彈性體、與低密度之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組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9);將經硫化處理之EPDM與結晶性乙烯系聚合物摻合後,進而進行自由基交聯處理而獲得之成形物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0);含有對EPDM與結晶性聚丙烯之混合物進行硫化處理而獲得之熱塑性彈性體、高密度聚乙烯及低密度聚乙烯的組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1);對三元共聚物橡膠等交聯性橡膠、聚丙烯等熱塑性樹脂、高流動性之線性聚烯烴加工添加劑之混合物進行交聯處理而獲得之彈性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又,提出有以下之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其藉由併用烯烴系彈性體與飽和型之苯乙烯系彈性體(苯乙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SEEPS,Styrene Ethylene Ethylene Propylene Styrene)等),於高溫區域中之壓縮永久變形及成形加工性優異,而且柔軟且無溢油(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59-623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昭63-5766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公平3-4992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公平3-11291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公平6-13628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公昭61-26641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平2-113046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平3-17143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平3-234744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專利特開平1-132643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專利特開平2-255733號公報 [專利文獻12]日本專利特開2002-220493號公報 [專利文獻13]日本專利第4231367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5中揭示之氫化嵌段共聚物之交聯組合物有以下問題:關於100℃以上之高溫下之壓縮永久變形的耐熱性尚不充分,進而機械強度容易降低,未達到硫化橡膠用途中所要求之性能水準。 又,上述專利文獻6~12中揭示之組合物亦有以下問題:高溫下之壓縮永久變形較差,關於短期及長期之高溫下之壓縮永久變形的耐熱性未達到硫化橡膠用途中所要求之性能水準。 進而,上述專利文獻6~12中揭示之組合物所含有之烯烴系彈性體之油保持性較低,且組合物之硬度被限定於50~90 A,於欲在烯烴系彈性體中添加橡膠用軟化劑而獲得組合物之柔軟性之情形時,有以下不良情況:軟化劑自成形品之滲出變明顯,故表現50 A以下之柔軟性之組合物的擠出、射出成型性較差,無法用於要求柔軟性之用途。 又,專利文獻13中揭示般之併用烯烴系彈性體成分與苯乙烯系彈性體成分之交聯組合物有存在以下情形之問題:具有不飽和鍵之烯烴系成分與飽和型之苯乙烯系成分之交聯反應速度差較大,產生交聯不均、交聯組合物之表面粗糙或外觀不良、機械物性或壓縮永久變形等之降低。 因此,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柔軟性優異,耐熱性(高溫下之壓縮永久變形或軟化點)、機械強度優異,進而成形加工性優異之交聯組合物。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而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含有具有特定之嵌段結構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I)、乙烯系共聚合橡膠(II)、烯烴系樹脂(III)及交聯劑(IV)之交聯組合物可解決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如下所述。 [1]一種交聯組合物,其係藉由使以下組合物交聯而獲得,上述組合物含有:1~99質量份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其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且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1 Hz)而獲得之tanδ波峰溫度於75℃~125℃以下之間具有1個以上,於-70℃~-25℃之間具有1個以上;及99~1質量份之(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並且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量100質量份,含有10~100質量份之(III)烯烴系樹脂、及0.01~50質量份之(IV)交聯劑。 [2]如上述[1]之交聯組合物,其中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於末端部具有共軛二烯單體嵌段。 [3]如上述[1]或[2]之交聯組合物,其中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為含有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與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之氫化物。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量100質量份,進而含有1~300質量份之(V)橡膠用軟化劑。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中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為乙烯-丙烯-非共軛二烯共聚物橡膠(EPDM)。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中上述(III)烯烴系樹脂為聚丙烯。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軟化點為135℃以上。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質量,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交聯物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交聯物之合計質量之比例(交聯度)為90%以上。 [9]一種交聯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以下成分混合,並於熔融條件下進行動態交聯的步驟:1~99質量份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其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且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1 Hz)而獲得之tanδ波峰溫度於75℃~125℃之間具有1個以上,及於-70℃~-25℃之間具有1個以上;99~1質量份之(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及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量100質量份,10~100質量份之(III)烯烴系樹脂、及0.01~50質量份之(IV)交聯劑。 [10]一種成形體,其使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成形而成者。 [11]一種交聯組合物,其於硬度(H:蕭氏A硬度)為60~90之範圍內,軟化點(S(℃))與硬度(H:蕭氏A硬度)之關係滿足以下條件,且含有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乙烯系共聚物橡膠、烯烴系樹脂及交聯劑,S≧1/2×H+105。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一種柔軟性、耐熱性、機械強度優異且成形加工性亦優異之交聯組合物。 以下,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以下簡稱為「本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以下之本實施形態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例示,並非將本發明限定於以下內容之宗旨。本發明可於其主旨之範圍內適當地變形實施。 [交聯組合物] 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係使以下組合物交聯而獲得之交聯組合物,上述組合物含有:1~99質量份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其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且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1 Hz)而獲得之tanδ波峰溫度於75℃~125℃以下之間具有1個以上,於-70℃~-25℃之間具有1個以上;及99~1質量份之(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並且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量100質量份,含有10~100質量份之(III)烯烴系樹脂、及0.01~50質量份之(IV)交聯劑。 於本說明書中,構成聚合物之各單體單元之命名係依據單體單元所來源之單體之命名。 例如,所謂「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係指使作為單體之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聚合結果所產生之聚合物的結構單元,該結構係來源於經取代之乙烯基的取代乙烯基之兩個碳成為鍵結部位的分子結構。 又,所謂「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係指使作為單體之共軛二烯聚合結果所產生之聚合物的結構單元,該結構係來源於共軛二烯單體的烯烴之兩個碳成為鍵結部位的分子結構。 ((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 (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 該(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只要如上所述般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則具體形態並無特別限定。 關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中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之含量,就(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機械物性、橡膠特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該(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總質量,設定為5質量%~70質量%。具體而言,就(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柔軟性或橡膠特性之觀點而言,設定為70質量%以下,就(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或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操作性(非黏性)、生產性及加工性之觀點而言,設定為5質量%以上。 (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中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之含量更佳為10質量%~60質量%之範圍,進而較佳為12質量%~50質量%之範圍,進而更佳為15質量%~40質量%之範圍。 作為(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就氧化穩定性、熱穩定性、生產性及加工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與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之氫化物。 又,作為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就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耐熱性、機械物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以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氫化而成、且於末端部具有1個以上之不飽和嵌段者,上述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含有以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A、1個以上之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B、及1個以上之以碳原子數為4個以上且與構成上述聚合物嵌段B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不同的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C。 又,作為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聚合物橡膠,亦可列舉以下構成作為較佳者,上述構成含有以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A、及1個以上之以碳原子數為4個以上且與構成上述聚合物嵌段B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不同的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C。再者,於該情形時亦可適當進行氫化。 本說明書中,「作為主體」係指於既定之嵌段中含有60質量%以上的既定之單體單元,較佳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例如,於「以A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之情形時,於聚合物嵌段中含有60質量%以上之A(單體)單元。 又,本說明書中,所謂「末端部」,係指聚合物鏈之末端部及於聚合物鏈之末端具有聚合物嵌段A之情形時亦包含其內鄰部。例如,於含有聚合物嵌段B作為不飽和嵌段且為A-B-C-B-A般之結構之情形時,成為「聚合物嵌段B存在於末端部」。即,於該例之情形時,係指聚合物嵌段B鄰接於作為硬段之聚合物嵌段A,或者末端嵌段為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與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無規共聚物嵌段(A/B)。 上述聚合物嵌段B如上所述般為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亦可為複數種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無規共聚合,該等共軛二烯單體單元可於聚合物嵌段B中均勻地分佈,另外亦可不均勻(例如錐狀)地分佈。 均勻地分佈之部分及/或不均勻地分佈之部分亦可於聚合物嵌段B中共存有複數個。 就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壓縮永久變形之觀點而言,聚合物嵌段B更佳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嵌段共聚物。 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如上所述般為「將以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氫化而成、且於末端部具有1個以上之不飽和嵌段者,上述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含有以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A、1個以上之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B、及1個以上之以碳原子數為4個以上且與構成上述聚合物嵌段B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不同的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C」之情形時,(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中,相對於(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總質量,聚合物嵌段B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20質量%。 聚合物嵌段B為含有不飽和鍵之嵌段,故就氧化穩定性、熱穩定性及生產性、加工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總質量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下,就交聯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5質量%~15質量%之範圍,進而較佳為1質量%~10質量%之範圍。 上述聚合物嵌段C為以碳原子數為4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亦可為以與構成聚合物嵌段B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不同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且與碳原子數為4個以上之複數種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無規共聚合,該等共軛二烯單體單元可於聚合物嵌段C中均勻地分佈,另外亦可不均勻(例如錐狀)地分佈。 均勻地分佈之部分及/或不均勻地分佈之部分亦可於聚合物嵌段C中共存有複數個。 就壓縮永久變形之觀點而言,聚合物嵌段C更佳為4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嵌段共聚物。 關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中之聚合物嵌段C之含量,就氧化穩定性、熱穩定性、生產性及加工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相對於氫化前之狀態下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總質量而為10~85質量%,就生產性、加工性等之觀點而言,更佳為25~85質量%。 如上所述,於(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為將含有聚合物嵌段A、聚合物嵌段B及聚合物嵌段C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氫化而成者之情形時,聚合物嵌段C存在因氫化而不飽和鍵消失之部分,故(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所含之聚合物嵌段C之量於氫化後成為0.1~1.0質量%左右。 於(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為將含有聚合物嵌段A、聚合物嵌段B及聚合物嵌段C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氫化而成者之情形時,作為聚合物嵌段C之氫化率,就氧化穩定性、熱穩定性及斷裂伸長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進而更佳為95%以上。 又,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聚合物橡膠如上所述般為含有以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A、及1個以上之以碳原子數為4個以上且與構成上述聚合物嵌段B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不同的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C,且不含聚合物嵌段B之構成之情形時,即僅包含聚合物嵌段A與聚合物嵌段C之情形時,聚合物嵌段C之氫化率較佳為60~85%,更佳為65~80%。 於(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為含有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與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之氫化物之情形時,作為(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氫化前之狀態下的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例如可列舉:由通式H-(C-H)n所表示之直鏈狀嵌段共聚物,或由通式[(H-C)k]m-X、[H-(C-H)k]m-X所表示之直鏈狀嵌段共聚物,或者放射狀嵌段共聚物。 上述各通式中,H表示選自由A之單獨嵌段、B之單獨嵌段、A-B或B-A之嵌段共聚物、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與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無規共聚物嵌段(A/B)所組成之群中的任一種。 式中之複數個H可相同亦可不同。 例如,亦包含A-B-C-A-B類型之嵌段結構。 又,較佳為n及k為1~5之整數,m為2~6之整數。 X表示偶合劑之殘基、或多官能起始劑之殘基。 關於存在於共聚物中之複數個聚合物嵌段A、聚合物嵌段B,該等之分子量或組成等結構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聚合物嵌段H所含之以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A、與聚合物嵌段B之質量比率並無特別限制,就(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黏性、聚合物之融合(結塊,blocking)、生產性及壓縮永久變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聚合物嵌段A相對於聚合物嵌段H而為60質量%以上,即聚合物嵌段B為40質量%以下,又,就(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不飽和基數較多、交聯反應性變高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聚合物嵌段A為99質量%以下,即聚合物嵌段B為1質量%以上。 聚合物嵌段B相對於聚合物嵌段H之比率(B/H)更佳為5~25質量%,進而較佳為7~20質量%。其原因在於,聚合物嵌段B具有幾乎不被氫化之特徵。 又,就壓縮永久變形之方面而言,H較佳為A-B、或B-A之嵌段共聚物。 若聚合物嵌段B之比率為上述數值範圍,則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可長期維持良好之特性,且可獲得較高之耐熱性。 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較佳為於末端部具有1個以上之不飽和嵌段,更佳為具有2個以上之不飽和嵌段。 再者,所謂「不飽和嵌段」,係指具有烯烴性不飽和雙鍵之聚合物嵌段,較佳為共軛二烯單體嵌段,主要係指上述聚合物嵌段B(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較佳為相較於聚合物嵌段C,作為烯烴性不飽和雙鍵的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雙鍵之氫化率較低,嵌段中之不飽和鍵之存在比例較大。 因此,聚合物嵌段B中使用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較佳為選擇氫化速度較聚合物嵌段C中使用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慢者。 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於末端部具有共軛二烯單體嵌段,藉此於分子鏈之末端部分進行交聯,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可獲得優異之柔軟性、耐熱性、機械強度及成形加工性。 又,於上述聚合物嵌段H為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與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無規共聚物嵌段(A/B)之情形時,該無規共聚物嵌段亦包含於「不飽和嵌段」中。 此處,所謂「無規」,係指2種以上之單體單元可均勻地分佈,且亦可不均勻(例如錐狀)地分佈。 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較佳為於末端之硬段與內部之軟段之間具有1個以上之不飽和嵌段。 例如,若(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為將於兩末端具有以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A作為硬段、且於其內鄰處即於硬段與內部之軟段之間具有作為不飽和嵌段的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B的構成之非氫化嵌段共聚物氫化而獲得之氫化嵌段共聚物時,則微相分離變得更明顯,以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A之凝聚力變得更牢固,其結果,(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的發黏感及壓縮永久變形得到改善,故較佳。 若(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為不僅於兩末端部而且於分子鏈內部亦含有複數個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B的類型之結構,則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耐油性、壓縮永久變形提昇,故較佳。 作為構成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乙烯基芳香族烴,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第三丁基苯乙烯、1,3-二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萘、乙烯基蒽等。 該等可單獨使用僅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就工業上獲得之容易性、成本之觀點而言,尤佳為苯乙烯。 構成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共軛二烯係具有1對共軛雙鍵之二烯烴。 作為上述聚合物嵌段B所含之共軛二烯,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異戊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2-甲基-1,3-戊二烯、月桂烯、2-甲基-1,3-戊二烯、3-甲基-1,3-戊二烯、4-甲基-1,3-戊二烯、2-苯基-1,3-丁二烯、2-苯基-1,3-戊二烯、3-苯基-1,3-戊二烯、2,3-二甲基-1,3-戊二烯、4-甲基-1,3-戊二烯、2-己基-1,3-丁二烯、3-甲基-1,3-己二烯、2-苄基-1,3-丁二烯、2-對甲苯基-1,3-丁二烯、1,3-環己二烯。 該等可單獨使用僅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就於聚合物嵌段C未被氫化之條件下聚合物嵌段B難以被氫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異戊二烯、1,3-環己二烯。 又,作為上述聚合物嵌段C所含之共軛二烯,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1,3-丁二烯、1,3-戊二烯、2,4-己二烯、1,3-己二烯、1,3-庚二烯、2,4-庚二烯、1,3-辛二烯、2,4-辛二烯、3,5-辛二烯、1,3-壬二烯、2,4-壬二烯、3,5-壬二烯、1,3-癸二烯、2,4-癸二烯、3,5-癸二烯、1,3-環己二烯。 該等可單獨使用僅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尤其,就氫化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3-丁二烯,就壓縮永久變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聚合物嵌段C為共軛二烯單獨嵌段。 就工業上獲得之容易性、成本之觀點而言,聚合物嵌段B、C中所使用之共軛二烯之碳數較佳為15以下。 作為構成(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聚合物嵌段所含之構成上述嵌段A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構成上述嵌段B及嵌段C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等作為「主體」之成分以外的其餘成分,具有陰離子聚合性之所有單體種類均符合。 作為構成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合橡膠,於使用如上所述之於末端部具有不飽和嵌段、即含有烯烴性不飽和雙鍵之聚合物嵌段、較佳為共軛二烯單體嵌段、主要為上述聚合物嵌段B(以碳原子數為5個以上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之結構者之情形時,發揮非常優異之耐熱性,但(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並不限定於此種特殊的結構。 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如上所述般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該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含量可藉由氫化而調整,可較佳使用此種氫化物作為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 即,藉由使用將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嵌段共聚物氫化而成、含有0.1~30質量%的未經氫化而殘留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者作為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可獲得優異之耐熱性、機械強度。 又,就生產性之容易性、或成本之觀點而言,將包含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嵌段共聚物氫化而成、含有0.1~30質量%的未經氫化而殘留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者較為有利。 作為如上所述之具有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且藉由氫化而調整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含量的構成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具體例,可列舉:苯乙烯與丁二烯之嵌段共聚物(SBR,Styrene-Butadiene Rubbe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Styrene-Isoprene-Styrene)等之氫化物,且以未經氫化之狀態而殘留有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者。 <動態黏彈性測定中之tanδ波峰溫度> 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測定頻率:1 Hz)而獲得之tanδ波峰溫度於75℃~125℃之高溫區域中具有1個以上,及於-70℃~-25℃之低溫區域中具有1個以上。 作為高溫區域之tanδ波峰溫度,設定為75℃~125℃,較佳為80℃~110℃,更佳為90~105℃。 另一方面,作為低溫區域之tanδ波峰溫度,設定為-70℃~-25℃,較佳為-60℃~-30℃,進而較佳為-55℃~-35℃。 藉由將tanδ波峰溫度設定為上述範圍,可獲得橡膠彈性良好之交聯組合物。 作為控制上述tanδ波峰之方法,可列舉以下方法:使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中含有氫化共軛二烯及/或伸烷基、與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之無規共聚物嵌段;或對來源於氫化前之共軛二烯之乙烯基之含量或分佈、及共軛二烯之氫化量、或者來源於伸烷基之碳數為3以上之α-烯烴量或分佈、分子量分佈、以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作為主體之嵌段之含量進行調節。 (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tanδ波峰溫度可藉由後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重量平均分子量> 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使用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滲透層析儀)藉由聚苯乙烯換算而測定,就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生產性、加工性或機械強度、壓縮永久變形之平衡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00~2000000,更佳為10000~1000000,進而較佳為30000~500000。 就加工性或機械強度之平衡之觀點而言,(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分子量分佈(Mw/Mn)(重量平均分子量(Mw)相對於數量平均分子量(Mn)之比)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1.01~5,進而較佳為1.01~2。 再者,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儀(GPC)進行測定,並使用根據市售之標準聚苯乙烯之測定求出層析圖之波峰之分子量的校準曲線(使用標準聚苯乙烯之波峰分子量製作)而求出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氫化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分佈可同樣地由利用GPC之測定而求出。 <微結構> 又,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氫化前之狀態下的嵌段共聚物中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部分之微結構(順式、反式、乙烯基之比率)可藉由使用極性化合物等而任意改變,於使用1,3-丁二烯作為共軛二烯之情形時,1,2-乙烯基鍵含量通常為5~90質量%,於使用異戊二烯作為共軛二烯之情形時,3,4-乙烯基鍵含量通常為3~80質量%。 然而,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於使用1,3-丁二烯作為共軛二烯之情形時,1,2-乙烯基鍵含量較佳為10~80質量%,更佳為20~75質量%,進而較佳為25~75質量%。 於使用異戊二烯作為共軛二烯之情形時,3,4-乙烯基鍵含量較佳為5~70質量%。 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中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之含量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計等而求出。 基於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乙烯基鍵含量、及構成(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聚合物嵌段之氫化率可藉由使用核磁共振裝置(NMR,Nuclear Magnetic Resource)而求出。 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均聚物嵌段之分子量可藉由以下方法而求出:利用將四氧化鋨作為觸媒並藉由氫過氧化二-第三丁基進行氧化分解之方法(I.M.KOLTHOFF等人),聚合物科技期刊(J.Polym.Sci.)1,429(1946))將氫化前之嵌段共聚物分解,對所得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均聚物嵌段成分(其中,將聚合度為30以下之成分去除)進行紫外分光光度計或GPC測定。又,其含量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計等而求出。 ((I)之聚合方法) 作為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聚合方法,可應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應用日本專利特公昭36-1928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43-1797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46-3241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49-3695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48-242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48-410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56-2892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51-4956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59-16651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0-186577號公報等中記載之方法。 ((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 作為構成本實施形態之交聯性組合物之(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烯與丙烯、1-丁烯、1-戊烯等α-烯烴共聚合而成之彈性體,或該等與非共軛二烯共聚合而成之乙烯系共聚合橡膠。 作為上述非共軛二烯,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5-亞乙基-2-降烯(ENB,5-ethylidene-2-norbornene)、1,4-己二烯、5-亞甲基-2-降烯(MNB,5-methylene-2-norbornene)、1,6-辛二烯、5-甲基-1,4-己二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1,3-環戊二烯、1,4-環己二烯、四氫茚、甲基四氫茚、二環戊二烯、5-亞異丙基-2-降烯、5-乙烯基-降烯、二環辛二烯、亞甲基降烯等。 作為(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膠、乙烯-丙烯-非共軛二烯共聚物橡膠、乙烯-1-丁烯共聚物橡膠、乙烯-1-丁烯-非共軛二烯共聚物橡膠、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橡膠等。 於該等中,就交聯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乙烯-丙烯-非共軛二烯共聚物橡膠(EPDM)。 又,(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乙烯含量之範圍較佳為40~80質量%,更佳為50~75質量%,進而較佳為60~75質量%之範圍。藉由設定為上述範圍,製造容易性與高溫下之壓縮永久變形、拉伸強度之平衡良好,非常佳。 又,(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非共軛二烯含量較佳為0.5~8質量%,更佳為4~8質量%。 藉由將(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非共軛二烯含量設定為0.5質量%以上,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可獲得壓縮永久變形之提昇效果。又,藉由設定為8質量%以下,操作性變良好。 (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慕尼黏度(Mooney viscosity)ML1+4(125℃):(進行1分鐘之預熱,進行4分鐘之測定。測定溫度條件係設定為125℃)較佳為10~180,更佳為20~150。 若(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上述慕尼黏度ML1+4(125℃)為10以上,則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可獲得良好之壓縮永久變形,若為180以下,則可獲得良好之成形性。 於設定為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上述(II)乙烯系共聚合橡膠=100質量份時,(II)乙烯系共聚合橡膠之添加量為1~99質量份。 藉由併用(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可使藉由動態交聯而形成之交聯橡膠粒子有效地微分散化,可改善機械強度或壓縮永久變形性。 烯烴系樹脂所形成之基質中分散之交聯橡膠粒子之尺寸有越小則壓縮永久變形或機械強度越提昇之傾向。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中之分散交聯橡膠粒子尺寸,較佳為1 μm以下,更佳為0.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0.3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下。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含有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可接近乙烯系共聚物橡膠(II)之交聯速度,藉由如此般適當地控制兩種橡膠之交聯速度,可獲得抑制交聯不均、交聯組合物之表面粗糙或外觀不良、機械物性或壓縮永久變形等之降低的效果。 ((III)烯烴系樹脂)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中所含之烯烴系樹脂(III),較佳為結晶性烯烴系樹脂。 相對於上述(I)+上述(II)=100質量份,(III)烯烴系樹脂之添加量為10~100質量份,較佳為15~80質量份,更佳為20~60質量份。 若(III)烯烴系樹脂之含有比例為10質量份以上,則交聯組合物可獲得充分之熱塑性,成形加工性變良好。 另一方面,若為100質量份以下,則交聯組合物可獲得充分之柔軟性。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中所含之烯烴系樹脂(III),可列舉:結晶性之乙烯或丙烯之均聚物、或以該乙烯或丙烯作為主體之結晶性共聚物。 作為(III)烯烴系樹脂,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丁烯-1共聚物等結晶性乙烯系聚合物,聚丙烯尤其是等規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1共聚物等結晶性丙烯系聚合物。其中,較佳為丙烯系樹脂,就耐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聚丙烯。 ((IV)交聯劑) 相對於上述(I)+上述(II)=100質量份,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中之交聯劑(IV)之添加量為0.01~50質量份,較佳為0.05~40質量份,更佳為0.1~30質量份。 若(IV)交聯劑之使用量為0.01質量份以上,則可於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中形成充分之交聯鍵,另一方面,若為50質量份以下,則可有效防止後述(V)橡膠用軟化劑之滲出、力學物性之降低等。 (IV)交聯劑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制,可利用先前公知之交聯劑。 作為(IV)交聯劑,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有機過氧化物、硫系化合物、酚樹脂系化合物、醌系化合物、雙順丁烯二醯亞胺系化合物、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秋蘭姆系化合物、二硫化嗎啉、氫聚矽氧系化合物等,進而,可視需要併用硬脂酸、油酸、硬脂酸鋅、氧化鋅等交聯助劑、共交聯劑、硫化促進劑等。 作為交聯助劑,可使用先前公知之交聯助劑,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之重複單元數為9~14之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2-甲基-1,8-辛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之類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環己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之類的多官能性丙烯酸酯化合物,乙烯醇縮丁醛、硬脂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氰尿酸三烯丙酯之類的多官能性乙烯基化合物。 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藉由此種化合物,可期待均勻且高效率之交聯反應。 ((V)橡膠用軟化劑) 相對於上述(I)+上述(II)=100質量份,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亦可進而含有1~300質量份之(V)橡膠用軟化劑。 (V)橡膠用軟化劑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礦物油系及/或合成樹脂系。 礦物油系軟化劑通常為芳香族系烴、非芳香族系烴(環烷系烴及石蠟系烴)之混合物,將石蠟系烴之碳原子數占所有碳原子中之50%以上者稱為石蠟系油,另一方面,將環烷系烴之碳原子為30~45%者稱為環烷系油,又,將芳香族系烴之碳原子為35%以上者稱為芳香族系油。 於該等中,本發明中可較佳地使用之橡膠用軟化劑為石蠟系油。 作為構成石蠟系油之化合物,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碳數為4~155之石蠟系化合物、較佳為碳數為4~50之石蠟系化合物,具體可列舉: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二十四烷、二十五烷、二十六烷、二十七烷、二十八烷、二十九烷、三十烷、三十一烷、三十二烷、三十五烷、三十六烷、三十七烷等正構石蠟(直鏈狀飽和烴);異丁烷、異戊烷、新戊烷、異己烷、異戊烷、新己烷、2,3-二甲基丁烷、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3-乙基戊烷、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戊烷、2,4-二甲基戊烷、3,3-二甲基戊烷、2,2,3-三甲基丁烷、3-甲基庚烷、2,2-二甲基己烷、2,3-二甲基己烷、2,4-二甲基己烷、2,5-二甲基己烷、3,4-二甲基己烷、2,2,3-三甲基戊烷、異辛烷、2,3,4-三甲基戊烷、2,3,3-三甲基戊烷、2,3,4-三甲基戊烷、異壬烷、2-甲基壬烷、異癸烷、異十一烷、異十二烷、異十三烷、異十四烷、異十五烷、異十八烷、異十九烷、異二十烷、4-乙基-5-甲基辛烷等異構石蠟(分支狀飽和烴);及該等飽和烴之衍生物等。 該等石蠟系油較佳為以混合物之形式使用,且於室溫下為液狀。 作為於室溫下為液狀之石蠟系油之市售品,不限定於以下物質,例如可列舉:日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A溶劑(異構石蠟系烴油)、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W-90(正構石蠟系加工處理油)、出光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IP-溶劑2835(合成異構石蠟系烴、99.8質量%以上之異構石蠟)、三光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eothiozol(正構石蠟系加工處理油)等。 又,於適合作為上述(V)橡膠用軟化劑之成分的非芳香族系烴中,亦可使少量之不飽和烴及該等之衍生物共存。 作為不飽和烴,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異丁烯、1-戊烯、2-戊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1-己烯、2,3-二甲基-2-丁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乙烯系烴;乙炔、甲基乙炔、1-丁炔、2-丁炔、1-戊炔、1-己炔、1-辛炔、1-壬炔、1-癸炔等乙炔系烴。 作為上述合成樹脂系軟化劑,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聚丁烯、低分子量聚丁二烯等。 相對於上述(I)+上述(II)=100質量份,上述軟化劑(V)可以1~300質量份之比例任意添加。 為了獲得柔軟性與物性之平衡優異之交聯組合物,更佳為50~25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100~200質量份。 若為1質量份以上,則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可獲得充分之柔軟性,若為300質量份以下,則可防止軟化劑之滲出、交聯組合物及成形品之力學物性之降低。 (其他添加劑) 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中亦可視需要含有其他添加劑。 例如可列舉硬度調整劑,作為硬度調整劑,只要為通常用作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中所含有者之先前公知者,則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硬度調整劑,不限定於以下物質,例如可列舉:蓖麻油或其衍生物類(脂肪酸類、酯類、改性多元醇類、硫酸化油/鹽類、脫水類等)、萜烯系油;包含碳數為10之萜烯系烴或萜烯醚等石油樹脂類;將於石油純化工業、石油化學工業之各種步驟尤其是石腦油之分解步驟中獲得之不飽和烴作為原料進行共聚合而獲得且以C5滯留份為原料之脂肪族系石油樹脂,以C9滯留份為原料之芳香族系石油樹脂,以二環戊二烯為原料之脂環族系石油樹脂,以及萜烯系樹脂及該等之2種以上共聚合而成之共聚合系石油樹脂,進而將該等氫化而成之氫化石油樹脂等。 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又,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亦可視需要含有任意填充劑及阻燃劑。 填充劑及阻燃劑只要為通常用作極性樹脂或橡膠狀聚合物中所含有之材料者,則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填充劑,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氧化矽、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硫酸鈣、硫酸鋇、碳黑、玻璃纖維、玻璃珠、玻璃球、玻璃碎片、石墨、氧化鈦、鈦酸鉀晶鬚、碳纖維、氧化鋁、高嶺土、矽酸、矽酸鈣、石英、雲母、滑石、黏土、氧化鋯、鈦酸鉀、氧化鋁、金屬粒子等無機填充劑;木製碎片、木製粉末、紙漿等有機填充劑。 作為填充劑之形狀,為鱗片狀、球狀、粒狀、粉體、不定形狀等,並無特別限制。 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阻燃劑,可列舉:含有溴等之鹵素系、磷系芳香族化合物、磷酸酯系化合物等磷系化合物、金屬氫氧化物等阻燃劑,但由於近年來之環境問題等,較佳為無機阻燃劑。 作為無機阻燃劑,不限定於以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氫氧化鈣等金屬氫氧化物,硼酸鋅、硼酸鋇等金屬氧化物,此外碳酸鈣、黏土、鹼性碳酸鎂、鋁碳酸鎂等主要為含水金屬化合物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阻燃劑中,就阻燃性提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氫氧化鎂等金屬氫氧化物或磷系化合物阻燃劑。 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再者,亦可使用其自身之阻燃性表現效果較低但藉由與其他化合物併用而因相乘地發揮更優異效果之阻燃劑系,亦可組合使用公知之阻燃劑與公知之阻燃助劑。 上述填充劑、阻燃劑亦可使用利用矽烷偶合劑等表面處理劑預先進行表面處理之類型者。 又,如上所述,填充劑、阻燃劑亦可視需要併用2種以上,於併用之情形時,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填充劑成分彼此,亦可為阻燃劑成分彼此,或者亦可為填充劑與阻燃劑之併用。 於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中,亦可視需要另添加「橡膠/塑膠調配藥品」(Rubbe digest公司編)等中記載之添加劑、或該等之混合物等。 [交聯組合物之物性] (軟化點) 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就耐熱性、長期耐熱性、耐油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軟化點為135℃以上,更佳為140℃以上。 軟化點可藉由後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交聯度) 又,為了提昇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壓縮永久變形或軟化點,相對於構成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質量,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交聯物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交聯物之合計質量之比例(交聯度)較佳為90%以上,尤佳為93%以上。 又,上述交聯度可藉由後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軟化點與硬度之關係) 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較佳為於硬度(H)為60~90之範圍內,軟化點(S(℃))與硬度(H)之關係滿足以下條件。 S≧1/2×H+105 此處所謂硬度(H),係指後述[實施例]中、[II.交聯組合物之特性]中記載之「(II-1)硬度」中所示之蕭氏A硬度。 所謂軟化點(S(℃)),係指後述[實施例]中、[II.交聯組合物之特性]中記載之「(II-4)軟化點」中所示之軟化點。 該等測定方法係依據[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 [交聯組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包括將以下成分混合並於熔融條件下進行動態交聯之步驟: 1~99質量份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其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99~1質量份之(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及相對於上述(I)+上述(II)=100質量份,10~100質量份之(III)烯烴系樹脂、及0.01~50質量份之(IV)交聯劑。 動態交聯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利用先前公知之方法。 所謂動態交聯,係指於熔融混練等動態狀態下進行交聯處理,由於表現出於非動態交聯處理之情形時未見之特異之分散形態,故於交聯組合物之熱塑性之表現方面較為有利。 作為動態交聯所使用之裝置,可使用可將各成分均勻地混合之任意熔融混練裝置,不限定於以下裝置,例如可列舉: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捏合機、班伯裏混練機等。 尤其較佳為使用混練中之剪切力較大且可連續運轉之雙軸擠出機。 所謂「熔融混練」,係指於含有上述(I)~(IV)之組合物之熔點以上之溫度下、於組合物熔融之狀態下之混合,較佳溫度為100~300℃,更佳為150~250℃。 [成形體] 藉由將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成形,可獲得各種成形體。 作為成形方法,不限定於以下方法,例如可應用:擠出成形、射出成形、吹塑成形、氣壓成形、真空成形、發泡成形、複層擠出成形、複層射出成形、高頻融合成形、凝塑成形及砑光成形等。 又,亦可視需要對成形體之表面以外觀性提昇、耐候性或耐擦傷性等提昇等為目的而進行印刷、塗佈、皺褶等裝飾等。 於以提昇印刷性、塗佈性等為目的而進行表面處理之情形時,作為表面處理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等,不限定於以下方法,例如可列舉:電暈放電處理、臭氧處理、電漿處理、火焰處理、酸/鹼處理等。於該等中,就實施之容易性、成本、可連續處理等觀點而言,較佳為電暈放電處理。 [用途] 本實施形態之交聯組合物可視需要而含有各種添加劑,藉此用於各種用途中。不限定於以下用途,例如可較佳應用於:(i)增強性填充劑調配物、(ii)交聯物、(iii)發泡體、(iv)多層膜及多層片材、(v)建築材料、(vi)制振/隔音材料、(vii)電線被覆材料、(viii)高頻融合性組合物、(ix)凝塑成形材料、(x)黏著或接著性組合物、(xi)瀝青組合物、(xii)醫療用具材料、(xiii)汽車材料等。 又,作為成形體,不限定於以下物質,例如可列舉:片材、膜、管、或不織布或纖維狀之成形體、合成皮革等,具體而言,可用於食品包裝材料、醫療用具材料、家電產品及其零件、電子裝置及其零件、汽車零件、工業零件、家庭用品、玩具等之素材、鞋類用素材、纖維素材、黏著或接著劑用素材、瀝青改質劑等。 作為上述汽車零件,不限定於以下用途,例如可列舉:側飾條、密封墊、旋鈕、密封條、行李箱、窗框與其密封劑、扶手、車門拉手、手柄、控制台盒、靠背、儀錶板、保險桿、擾流板、安全氣囊裝置之收納外罩等。 作為醫療用具,不限定於以下用途,例如可列舉:採血袋、血小板保存袋、輸液(化學藥品)袋、人工透析用袋、醫療用管、導管等。 除此以外,可用於工業用或食品用軟管、吸塵器軟管、保鮮膜、電線、其他各種被覆材、把手用被覆材、軟質玩偶等、黏著或接著帶/片材/膜基材、表面保護膜基材及該膜用黏著或接著劑、地毯用黏著或接著劑、伸縮包裝用膜、熱收縮性膜、被覆鋼管用被覆材、密封劑等。 [實施例] 藉由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以下之實施例之任何限定。 以下示出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應用之物性之測定方法、評價方法。 [I.(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組成及結構之評價] (I-1)(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苯乙烯含量 使用非氫化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氫化前之(I)),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製造,UV-2450)進行測定。 (I-2)(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苯乙烯嵌段含量 使用非氫化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氫化前之(I)),利用I.M.Kolthoff,etal.,J.Polym.Sci.1,429(1946)中所記載之四氧化鋨酸分解法進行測定。 於共聚物之分解時使用鋨酸0.1 g/125 mL之三級丁醇溶液。 (I-3)(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乙烯基鍵量 使用非氫化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氫化前之(I)),使用紅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分光公司製造,FT/IR-230)進行測定。 嵌段共聚物之乙烯基鍵量係藉由漢普頓(Hampton)法而算出。 (I-4)(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分子量及分子量分佈 利用GPC[裝置:Tosoh HLC-8220,管柱:TSKgel SuperH-RC×2根]進行測定。 溶劑係使用四氫呋喃。 測定條件係於溫度35℃下進行。 使用利用重量平均分子量與數量平均分子量已知之市售之標準聚苯乙烯製作之校準曲線,求出經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又,分子量分佈係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量平均分子量(Mn)之比。 (I-5)(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中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雙鍵之氫化率、及異戊二烯含量 使用氫化後之氫化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裝置(裝置名:DPX-400;德國,布魯克(BRUKER)公司製造)進行測定。 根據上述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雙鍵之氫化率算出非氫化之共軛二烯之含量,並根據該非氫化之共軛二烯之含量、異戊二烯之含量算出(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中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含量。 (I-6)(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tanδ波峰溫度 動態黏彈性資料係將試樣切割為寬度10 mm、長度35 mm之尺寸,並將上述試樣設定為裝置ARES(TA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之擰轉類型之幾何形狀,以實效測定長度25 mm、變形0.5%、頻率1 Hz、-80℃至150℃、升溫速度3℃/分鐘之條件下求出。 波峰溫度係藉由RSIOrchestrator(TA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之自動測定而求出。 [II.交聯組合物之特性] (II-1)硬度:依據JIS K 7215進行測定。 再者,試驗片係使用6.3 mm厚度之衝壓片材,以硬度計硬度/類型A進行測定。 若蕭氏A硬度為50~70之範圍,則判斷為具有實用上充分之柔軟性。 (II-2)拉伸應力、拉伸強度、切斷時之伸長率 依據JIS K6251,利用3號啞鈴以十字頭速度500 mm/分鐘實施拉伸試驗。 拉伸應力(100%Mo)‧‧‧測定100%拉伸時之應力。 拉伸強度(Tb)‧‧‧測定斷裂時之應力。 切斷時之伸長(Eb)‧‧‧測定斷裂時之伸長率。 (II-3)壓縮永久變形 依據JIS K6262進行壓縮永久變形試驗。 測定條件係設定為溫度120℃、22小時。 若壓縮永久變形為35%以下,則判斷為耐熱性良好。 (II-4)軟化點 使用交聯組合物之2 mm片材作為試樣,使用SEIKO I& E公司製造之TEM100,於升溫速度3℃/分鐘之條件下測定10 g之荷重之探針伸入至試樣片材中直至100 μm為止之溫度(℃),並將其設定為軟化點。 (II-5)成形加工性 擠出成形性:將寬度50 mm×厚度1 mm之片材擠出成形,觀察熔融不良之顆粒、下拉性、表面外觀或形狀並綜合判斷。 ○:良好:無特別問題。 △:稍差:○與×之中間水準。 ×:較差:明顯需要改善之水準。 (II-6)交聯度 稱量交聯組合物之顆粒物約100 mg作為試樣,並於密閉容器中於23℃下於30 mL之環己烷中浸漬48小時。 其次,將該試樣取出至濾紙上,於室溫下乾燥72小時以上直至成為恆量為止。 將自該乾燥殘渣之質量減去共聚物橡膠成分以外之所有不溶於環己烷之成分(交聯劑、添加劑、填充劑等)之質量、及浸漬於環己烷中前之試樣中之(III)烯烴系樹脂之質量所得的值設定為「經修正之最終質量(Y)」。 另一方面,將試樣之交聯性成分、即(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質量之合計值設定為「經修正之初始質量(X)」。 交聯度係根據該等值藉由下式而算出。 交聯度[%]=(Y/X)×100 (軟化點(S)與硬度(H)之關係S≧1/2×H+105) 根據上述(II-1)硬度(蕭氏A硬度)、上述(II-4)軟化點之值算出1/2×H+105之值。 其次,以下示出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各成分。 <氫化觸媒之製備> 下述聚合物之氫化反應中使用之氫化觸媒係以下述方法製備。 於經氮氣置換之反應容器中加入經乾燥、純化之環己烷1升,添加雙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鈦100毫莫耳,一面充分攪拌一面添加含有三甲基鋁200毫莫耳之正己烷溶液,於室溫下反應約3天。 [(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製備] <聚合物A>異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異戊二烯之氫化物 對內容積為10 L之帶有攪拌裝置及夾套之槽式反應器進行清洗、乾燥、氮氣置換,進行批次聚合。 首先,投入含有異戊二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後,添加相對於所有單體100質量份而為0.04質量份之正丁基鋰、及相對於正丁基鋰1莫耳而為0.55莫耳之四甲基乙二胺(TMEDA,tetramethyl ethylene diamine),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後,添加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添加含有丁二烯67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1小時。 其次,添加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投入含有異戊二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獲得異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異戊二烯之聚合物。 所獲得之聚合物中,苯乙烯含量為30質量%,聚苯乙烯嵌段含量為29.7質量%,異戊二烯含量為3質量%,聚丁二烯嵌段部分之乙烯基鍵量為35質量%,聚合物整體之分子量為21.2萬,聚苯乙烯嵌段之分子量為6.4萬,分子量分佈為1.05。 其次,於所獲得之聚合物中,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以鈦計為100 ppm之上述氫化觸媒,於氫氣壓0.7 MPa、溫度65℃之條件下進行氫化反應。 其後,添加甲醇,繼而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而為0.3質量份之作為穩定劑之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 以此種方式獲得之氫化嵌段共聚物(聚合物A)之氫化率係丁二烯之氫化率為100%,異戊二烯之氫化率為4%。觀測到tanδ波峰溫度為-43℃與100℃。 <聚合物B>苯乙烯-異戊二烯-丁二烯-異戊二烯-苯乙烯之氫化物 對內容積為10 L之帶有攪拌裝置及夾套之槽式反應器進行清洗、乾燥、氮氣置換,進行批次聚合。 首先,投入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後,添加相對於所有單體100質量份而為0.04質量份之正丁基鋰、及相對於正丁基鋰1莫耳而為0.55莫耳之四甲基乙二胺(TMEDA),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後,添加含有異戊二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添加含有丁二烯67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1小時。 其次,添加含有異戊二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投入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獲得苯乙烯-異戊二烯-丁二烯-異戊二烯-苯乙烯之聚合物。 所獲得之聚合物中,苯乙烯含量為30質量%,聚苯乙烯嵌段含量為29.8質量%,異戊二烯含量為3質量%,聚丁二烯嵌段部之乙烯基鍵量為35質量%,聚合物整體之分子量為21.3萬,聚苯乙烯嵌段之分子量為6.4萬,分子量分佈為1.04。 其次,於所獲得之聚合物中,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以鈦計為100 ppm之上述氫化觸媒,於氫氣壓0.7 MPa、溫度65℃之條件下進行氫化反應。 其後,添加甲醇,繼而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而為0.3質量份之作為穩定劑之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 所獲得之氫化嵌段共聚物(聚合物B)之氫化率係丁二烯之氫化率為100%,異戊二烯之氫化率為5%。觀測到tanδ波峰溫度為-43℃與100℃。 <聚合物C>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氫化物 對內容積為10 L之帶有攪拌裝置及夾套之槽式反應器進行清洗、乾燥、氮氣置換,進行批次聚合。 首先,投入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後,添加相對於所有單體100質量份而為0.04質量份之正丁基鋰、及相對於正丁基鋰1莫耳而為0.55莫耳之四甲基乙二胺(TMEDA),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後,添加含有丁二烯70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添加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獲得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聚合物。 所獲得之聚合物中,苯乙烯含量為30質量%,聚苯乙烯嵌段含量為29.7質量%,聚丁二烯嵌段部之乙烯基鍵量為35質量%,聚合物整體之分子量為21.2萬,聚苯乙烯嵌段之分子量為6.3萬,分子量分佈為1.05。 其次,於所獲得之聚合物中,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以鈦計為100 ppm之上述氫化觸媒,於氫氣壓0.7 MPa、溫度65℃之條件下進行氫化反應。 其後,添加甲醇,繼而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而為0.3質量份之作為穩定劑之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所獲得之氫化嵌段共聚物(聚合物C)之丁二烯之氫化率為80%。觀測到tanδ波峰溫度為-49℃與100℃。 <聚合物D>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氫化物 對內容積為10 L之帶有攪拌裝置及夾套之槽式反應器進行清洗、乾燥、氮氣置換,進行批次聚合。 首先,投入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後,添加相對於所有單體100質量份而為0.04質量份之正丁基鋰、及相對於正丁基鋰1莫耳而為0.55莫耳之四甲基乙二胺(TMEDA),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後,添加含有丁二烯70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添加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獲得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聚合物。 所獲得之聚合物中,苯乙烯含量為30質量%,聚苯乙烯嵌段含量為29.7質量%,聚丁二烯嵌段部之乙烯基鍵量為35質量%,聚合物整體之分子量為21.2萬,聚苯乙烯嵌段之分子量為6.3萬,分子量分佈為1.03。 其次,於所獲得之聚合物中,添加相對於聚合物每100質量份以鈦計為100 ppm之上述氫化觸媒,於氫氣壓0.7 MPa、溫度65℃之條件下進行氫化反應。 其後,添加甲醇,繼而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而為0.3質量份之作為穩定劑之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 所獲得之氫化嵌段共聚物(聚合物D)之丁二烯之氫化率為100%。於聚合物中未殘留丁二烯,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含量為0質量%。tanδ波峰溫度為-42℃與100℃。 <聚合物E>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氫化物 對內容積為10 L之帶有攪拌裝置及夾套之槽式反應器進行清洗、乾燥、氮氣置換,進行批次聚合。 首先,投入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後,添加相對於所有單體100質量份而為0.04質量份之正丁基鋰、及相對於正丁基鋰1莫耳而為0.55莫耳之四甲基乙二胺(TMEDA),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後,添加含有丁二烯70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添加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獲得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聚合物。 所獲得之聚合物中,苯乙烯含量為30質量%,聚苯乙烯嵌段含量為29.7質量%,聚丁二烯嵌段部之乙烯基鍵量為35質量%,聚合物整體之分子量為21.4萬,聚苯乙烯嵌段之分子量為6.4萬,分子量分佈為1.04。 其次,於所獲得之聚合物中,添加相對於聚合物每100質量份以鈦計為100 ppm之上述氫化觸媒,於氫氣壓0.7 MPa、溫度65℃之條件下進行氫化反應。 其後,添加甲醇,繼而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而為0.3質量份之作為穩定劑之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 所獲得之氫化嵌段共聚物(聚合物E)之丁二烯之氫化率為50%,殘留丁二烯量成為共聚物之35質量%之含量。tanδ波峰溫度為-48℃與100℃。 <聚合物F>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對內容積為10 L之帶有攪拌裝置及夾套之槽式反應器進行清洗、乾燥、氮氣置換並進行批次聚合。 首先,投入含有苯乙烯40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後,添加相對於所有單體100質量份而為0.04質量份之正丁基鋰、及相對於正丁基鋰1莫耳而為0.55莫耳之四甲基乙二胺(TMEDA),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後,添加含有丁二烯20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添加含有苯乙烯40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獲得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聚合物。 所獲得之聚合物中,苯乙烯含量為80質量%,聚苯乙烯嵌段含量為79.8質量%,聚丁二烯嵌段部之乙烯基鍵量為35質量%,聚合物整體之分子量為21.1萬,聚苯乙烯嵌段之分子量為6.3萬,分子量分佈為1.04。tanδ波峰溫度為-68℃與100℃。 <聚合物G>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氫化物 對內容積為10 L之帶有攪拌裝置及夾套之槽式反應器進行清洗、乾燥、氮氣置換,進行批次聚合。 首先,投入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後,添加相對於所有單體100質量份而為0.03質量份之正丁基鋰、及相對於正丁基鋰1莫耳而為0.55莫耳之四甲基乙二胺(TMEDA),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後,添加含有丁二烯70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添加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而獲得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聚合物。 所獲得之聚合物中,苯乙烯含量為30質量%,聚苯乙烯嵌段含量為29.7質量%,聚丁二烯嵌段部之乙烯基鍵量為35質量%,聚合物整體之分子量為31.4萬,聚苯乙烯嵌段之分子量為9.1萬,分子量分佈為1.04。 其次,於所獲得之聚合物中,添加相對於聚合物每100質量份以鈦計為100 ppm之上述氫化觸媒,於氫氣壓0.7 MPa、溫度65℃之條件下進行氫化反應。 其後,添加甲醇,繼而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而為0.3質量份之作為穩定劑之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 所獲得之氫化嵌段共聚物(聚合物E)之丁二烯之氫化率為70%,殘留丁二烯量成為共聚物之21質量%之含量。tanδ波峰溫度為-48℃與100℃。 <聚合物H>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氫化物 對內容積為10 L之帶有攪拌裝置及夾套之槽式反應器進行清洗、乾燥、氮氣置換,進行批次聚合。 首先,投入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後,添加相對於所有單體100質量份而為0.03質量份之正丁基鋰、及相對於正丁基鋰1莫耳而為0.55莫耳之四甲基乙二胺(TMEDA),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後,添加含有丁二烯70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 其次,添加含有苯乙烯15質量份之環己烷溶液,於70℃下聚合30分鐘,獲得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之聚合物。 所獲得之聚合物中,苯乙烯含量為30質量%,聚苯乙烯嵌段含量為29.7質量%,聚丁二烯嵌段部之乙烯基鍵量為35質量%,聚合物整體之分子量為32.1萬,聚苯乙烯嵌段之分子量為9.4萬,分子量分佈為1.04。 其次,於所獲得之聚合物中,添加相對於聚合物每100質量份以鈦計為100 ppm之上述氫化觸媒,於氫氣壓0.7 MPa、溫度65℃之條件下進行氫化反應。 其後,添加甲醇,繼而添加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而為0.3質量份之作為穩定劑之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 所獲得之氫化嵌段共聚物(聚合物E)之丁二烯之氫化率為75%,殘留丁二烯量成為共聚物之17.5質量%之含量。tanδ波峰溫度為-47℃與100℃。 [(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 EPDM商品名:Nordel IP 4770R(Dow Chemical公司製造)。 [(III)烯烴系樹脂] 聚丙烯樹脂 商品名:PL500A(SunAllomer公司製造),MFR(230℃,2.16 kg);3.3 g/分鐘。 [(IV)交聯劑] 聚羥甲基苯酚樹脂 商品名:Tackirol 250-I(田岡化學公司製造)。 [(V)交聯助劑] 氧化鋅(和光純藥公司製造) [(VI)橡膠用軟化劑] 石蠟油 商品名:PW-380(出光興產公司製造) [實施例1~7]、[比較例1~10] 根據下述表1所示之成分比率使用雙軸擠出機(東洋精機(股)製造)於料缸溫度210℃、螺桿轉速250 rpm之條件下將上述各成分熔融混練,製造交聯組合物。 將對所獲得之交聯組合物之物性進行測定之結果示於表1、表2中。 如表1、表2所示,實施例1~7之交聯組合物之柔軟性、機械強度、耐熱性優異,進而成形加工性亦顯示良好之結果。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1年9月15日向日本專利局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1-201575,其內容以參照之方式併入至本文中。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交聯組合物作為增強性填充劑調配、交聯物、發泡體、多層膜及多層片材用材料、建築材料、制振/隔音材料、電線被覆材料、高頻融合性組合物、凝塑成形材料、黏著或接著性組合物、瀝青組合物、醫療用具材料、汽車材料等而具有產業上之可利用性,成形體作為片材、膜、管、或不織布或纖維狀之成形體、合成皮革、食品包裝材料、醫療用具材料、家電產品及其零件、電子裝置及其零件、工業零件、家庭用品、玩具等之素材、鞋類物用素材、纖維素材、黏著或接著劑用素材、瀝青改質劑等而具有產業上之可利用性。尤其作為汽車零件、作為先前以來使用之硫化橡膠之代替零件而具有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权利要求:
Claims (11) [1] 一種交聯組合物,其係藉由使以下組合物交聯而獲得,上述組合物含有:1~99質量份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其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且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1 Hz)而獲得之tanδ波峰溫度於75℃~125℃以下之間具有1個以上,於-70℃~-25℃之間具有1個以上;及99~1質量份之(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並且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量100質量份,含有10~100質量份之(III)烯烴系樹脂、及0.01~50質量份之(IV)交聯劑。 [2] 如請求項1之交聯組合物,其中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於末端部具有共軛二烯單體嵌段。 [3] 如請求項1或2之交聯組合物,其中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為含有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與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之乙烯基芳香族系嵌段共聚物之氫化物。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量100質量份,進而含有1~300質量份之(V)橡膠用軟化劑。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中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為乙烯-丙烯-非共軛二烯共聚物橡膠(EPDM)。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中上述(III)烯烴系樹脂為聚丙烯。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軟化點為135℃以上。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質量,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之交聯物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交聯物之合計質量之比例(交聯度)為90%以上。 [9] 一種交聯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以下成分混合並於熔融條件下進行動態交聯之步驟:1~99質量份之(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其含有5~70質量%之乙烯基芳香族單體單元及0.1~30質量%之共軛二烯單體單元,且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1 Hz)而獲得之tanδ波峰溫度於75℃~125℃之間具有1個以上,及於-70℃~-25℃之間具有1個以上;99~1質量份之(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及相對於上述(I)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與上述(II)乙烯系共聚物橡膠之合計量100質量份,10~100質量份之(III)烯烴系樹脂、及0.01~50質量份之(IV)交聯劑。 [10] 一種成形體,其係將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交聯組合物成形而成者。 [11] 一種交聯組合物,其於硬度(H:蕭氏A硬度)為60~90之範圍內,軟化點(S(℃))與硬度(H:蕭氏A硬度)之關係滿足以下條件,並且含有乙烯基芳香族系共聚物橡膠、乙烯系共聚物橡膠、烯烴系樹脂及交聯劑,S≧1/2×H+105。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80339B|2015-04-11|A crosslinking compositio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rosslinked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product JP5650405B2|2015-01-07|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40167B|2016-07-01|A hydrogenated block copolymer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body using the same KR20080081073A|2008-09-05|열가소성 엘라스토머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EP1561783A1|2005-08-10|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JP5681491B2|2015-03-11|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6336630B2|2018-06-06|向上した振動絶縁性と耐熱性を有する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から形成された成形品 JP2006176600A|2006-07-06|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JPH11158346A|1999-06-15|耐油性に優れた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 JP2004204181A|2004-07-22|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5887702B2|2016-03-16|ガスケット及び樹脂組成物 JPH07126452A|1995-05-16|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5121014B2|2013-01-16|動的架橋組成物 JP5498207B2|2014-05-21|架橋組成物、架橋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成形体 JPH0778155B2|1995-08-23|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TWI748463B|2021-12-01|氫化共聚物、黏著膜、樹脂組合物以及成形體 JP5543807B2|2014-07-09|架橋組成物、架橋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体 JP2618360B2|1997-06-11|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H07292211A|1995-11-07|耐屈曲亀裂性に優れたホース TW202039591A|2020-11-01|氫化嵌段共聚物 JPH0952986A|1997-02-25|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異形押出成形体 TW202110921A|2021-03-16|氫化嵌段共聚物、氫化嵌段共聚物組合物、及成形體 JP2018154681A|2018-10-04|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2004137479A|2004-05-13|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H07268142A|1995-10-17|軟質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異型押出成形した成形体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6014594B2|2016-10-25| CN103797067A|2014-05-14| US20140357798A1|2014-12-04| JPWO2013039220A1|2015-03-26| ES2613713T3|2017-05-25| EP2757131A4|2015-01-28| EP2757131A1|2014-07-23| KR20140044930A|2014-04-15| EP2757131B1|2016-12-14| WO2013039220A1|2013-03-21| KR101615832B1|2016-04-26| US9365706B2|2016-06-14| CN103797067B|2016-06-01| TWI480339B|2015-04-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S3619286B1|1959-05-28|1961-10-13||| NL135606C|1962-08-09|||| JPS5149567B1|1971-06-12|1976-12-27||| JPS5628925B2|1973-01-24|1981-07-04||| JPH0349927B2|1982-01-30|1991-07-31|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 JPS6126641B2|1982-06-30|1986-06-21|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JPH0358381B2|1982-07-05|1991-09-05|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 JPH0311291B2|1983-01-18|1991-02-15|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 JPH0340727B2|1983-03-10|1991-06-19||| JPH0362193B2|1984-03-06|1991-09-25|Sheru Intern Risaachi Maachatsupii Bv|| US4639487A|1984-07-11|1987-01-27|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Heat shrinkable thermoplastic olefin composition| JPH0613628B2|1985-03-25|1994-02-23|三菱油化株式会社|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H0217579B2|1986-08-28|1990-04-20|Asahi Chemical Ind|| US4808665A|1987-10-13|1989-02-28|Monsanto Company|Crosslinked blends| US4894408A|1988-08-23|1990-01-16|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Thermoplastic olefin compositions of EPDM rubber and ethylene copolymer resin| JPH02255733A|1989-03-30|1990-10-16|Mitsubishi Monsanto Chem Co|Water-proofing sheet made of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US4978717A|1989-04-19|1990-12-18|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Thermoelastic composition of ethylene-1-olefin copolymer and rubber| JPH0820185B2|1989-05-05|1996-03-04|ファイザ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垂直方向耐火材ガン吹き装置| DE3917366C2|1989-05-29|1992-02-27|Schade Kg, 5970 Plettenberg, De|| JPH03234744A|1990-02-13|1991-10-18|Nippon Monsanto Kk|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JP2916610B2|1992-06-26|1999-07-05|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Mosメモリ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US6521705B1|1999-06-04|2003-02-18|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for powder molding, powder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US6451915B1|2000-12-29|2002-09-17|Advanced Elastomer Systems, L.P.|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having improved processing and physical property balance| DE60233423D1|2001-09-18|2009-10-01|Jsr Corp|Thermoplastische elastomerzusammensetz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4231367B2|2003-07-17|2009-02-25|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2006063156A|2004-08-25|2006-03-09|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難燃性組成物| JP5236417B2|2008-10-08|2013-07-17|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水添ブロック共重合体組成物| EP2365031B1|2008-12-10|2017-02-08|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WO2010104174A1|2009-03-12|2010-09-16|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成型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内外装材料| JP5498207B2|2010-03-09|2014-05-21|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架橋組成物、架橋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成形体| JP5558207B2|2010-05-28|2014-07-23|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アスファルト改質用ブロック共重合体及びアスファルト組成物|WO2016039007A1|2014-09-08|2016-03-17|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空気入りタイヤ| SG11201801746VA|2015-09-09|2018-04-27|Asahi Chemical Ind|Film| SG11201801743QA|2015-09-09|2018-04-27|Asahi Chemical Ind|Tube using hydrogenated block copolymer| JP6716942B2|2016-02-18|2020-07-01|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805502B2|2016-02-18|2020-12-23|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72534B2|2016-10-31|2021-11-24|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混練機投入用ポリマー| JP6862787B2|2016-11-22|2021-04-21|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8181106A1|2017-03-27|2018-10-04|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並びにその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79336A|2018-11-12|2020-05-28|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200368947A1|2019-05-20|2020-11-26|Kraton Polymers Llc|Molding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of|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201575||2011-09-15||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